图书类 教育科普 PDF 《我包罗万象》微生物视野下的生命图景全纪录[pdf]

风吹哪页读哪页 2024-09-18 07:43 7557

我包罗万象 微生物视野下的生命图景全纪录

 

编辑推荐——PDF电子书

我不是『我』,『我』从未独自存在

☆费氏弧菌令夏威夷礁坪中的短尾乌贼闪烁微光,可是移除细菌后的短尾乌贼纵然能继续生存,却无法走向完整的成熟——微生物如何影响了动物的发育?

☆沃尔巴克氏体会采用“厌男”手段把雄性黄蜂个体赶尽杀绝,转身又会保护苍蝇、蚊子免受病毒侵扰——微生物究竟是宿主的朋友,还是敌人?

☆幽门螺杆菌的退场意味着胃溃疡和胃癌患者的减少,可它们的消失又可能导致胃酸反流和食管癌患者的增加——微生物带来的好处、坏处,哪个更重要?

内容简介——PDF电子书

在人类的生活史中,微生物常常隐而不现,只有当我们被因它们而起的疾病击倒时,才猛然意识到微生物的存在。因此,人们常常给微生物冠以恶棍之名,直到今天仍然容易谈菌色变。可事实上,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微生物不仅从未缺席,而且必不可少。放眼万物,斑头雁迁徙飞跃喜马拉雅山时带着微生物,象海豹潜入深海时也携有微生物。当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他们踏出的一小步既是人类的一大步,也是微生物的一大步。

本书将带领我们以“微生物之眼”重新认识生命体之间的共生关系。在每个自成“动物园”的人体之上,微生物能塑造器官、防御疾病、消化食物、驯化免疫系统、指导行为,并赋予我们各种神奇的能力。读者可以通过本书重新认识人类过往对很多古老共生关系的大意破坏,同时见证当下各行各业努力构建新型共生关系的谨慎尝试。

也许,是时候用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改写奥逊·威尔斯的“我们孤独地出生,孤独地活着,又孤独地死去”了。在离不开与微生物的共生互动之中:“我辽阔博大,我包罗万象。”

作者简介——PDF电子书

埃德·扬是《大西洋月刊》的科学记者,目前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工作。他的作品还常见于《美国国家地理》《纽约客》《连线》《自然》《新科学家》和《科学美国人》等众多科学媒体。他因出色的生物医学报道和生命科学传播工作,于2016年分别荣获迈克尔·E. 德贝基新闻奖(Michael E. DeBakey Journalism Award)和拜伦·H. 瓦克斯曼奖(Byron H. Waksman Award),他曾经的博客“并不复杂的科学”(Not Exactly Rocket Science)曾于2010年荣获美国国家研究院凯克科学传播奖(National Academies Keck Science Communication Award)。埃德曾经在TED发表关于控制意识的寄生虫的演讲,目前已获得150多万的观看量。

译者简介

郑李,笔名李子,科学松鼠会成员,科普作者、译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目前在佐治亚理工大学从事科学、技术与社会学研究。

链接:https://pan.quark.cn/s/444c5bbb77b9


最新回复 (0)